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观影不迷路

    资讯 票房会破6亿,大大方方拍出残疾人的“性需求”,易烊千玺这片牛
    首页 资讯 电影资讯 票房会破6亿,大大方方拍出残疾人的“性需求”,易烊千玺这片牛

    票房会破6亿,大大方方拍出残疾人的“性需求”,易烊千玺这片牛

    音乐圈和电影圈,都存在着一种“病态三部曲”。

    音乐圈的“病态三部曲”,由陈奕迅演唱,歌曲分别为《打回原形》《防不胜防》《十面埋伏》。

    他用这三首歌,唱出了一段感情的发展和衰落,最后眼睁睁失去,病不能医。

    电影圈的“病态三部曲”,则由杨荔钠执导。

    第一部《春潮》,讲述的是祖孙三代女性之间的扭曲关系;

    第二部《妈妈!》,讲述的阿尔兹海默症。

    第三部《小小的我》,则聚焦脑瘫患者。

    前两部曲相对文艺小众,而最近上映的《小小的我》,则未映先火。

    网上流传着大量影片的片段,震撼了很多人。

    上映后,口碑极佳。

    淘票票评分9.8分,猫眼评分9.6分,票房过亿,最终很可能突破6亿大关。

    当下正值电影寒冬,这个成绩堪称市场强心剂。

    《小小的我》能火,主要是因为易烊千玺参演。

    他在新生代演员中拥有独一档的票房号召力,近两年一直没有新作品,观众的期待值自然拉满。

    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
    易烊千玺也拍了自己的“病态三部曲”——《少年的你》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《小小的我》。

    《少年的你》里,他演的是少管犯;

    《小红花》里,他演的是癌症患者;

    《小小的我》里,他演脑瘫患者,挑战演技巅峰。

    终于在这一天,“病态”易烊千玺,遇到了“病态”导演。

    皮哥很好奇,结果是会形成“共振效应”,还是会用力过猛,面临“双输”?

    带着探究的心理,皮哥走进了影院。

    01、

    皮哥看过很多电影,但看《小小的我》感受特别不一样。

   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脑瘫,而我就亲身接触过这个群体。

    我曾在一家助残公司当过人事,工作中接触过三位脑瘫患者。

    第一位是一个直播运营大哥,底下有一批残疾人主播。

    他是个社牛,来公司谈合作的时候,大嗓门,一说话整个楼道都在打颤。

    但他说十句我们只能听懂一句,最后合作当然没谈成。

    不过他根本不在乎,一直自说自话,很享受当大哥的感觉。

    我不知道他在背后流过多少泪,才修成这副金刚不败之身,对他只有佩服。

    第二位是我去特教学院招聘时,见过的一名学生。

    他是在老师的陪同下来应聘的,我鼓励他做个自我介绍,他大概是太紧张了,半天说不出一句话。

    他的老师说他很聪明,花了三天时间在键盘上敲出了一份简历。

    我接过简历,五味杂陈,这样的精神让人感动,但这样的工作效率实在无法给他提供合适的岗位。

    第三位是一位富二代。

    他的父亲是大学教授,母亲是工厂老板,他名牌大学毕业,拥有各种证书,来面试的时候开着一辆保时捷。

    他告诉我他喜欢开车,目前驾驶里程超过50万公里。

    为了证明自己手劲儿够大,我们握手时,他把我握得生疼。

    他经常会在朋友圈发一些文艺小诗。

    提到别的方面,他侃侃而谈。

    但是对于自己的患病,他却语焉不详。

    一会儿说是先天性脑瘫,一会儿说是小时候从楼梯上摔下来致残。

    在面试时,他优渥的家境和光鲜的履历也帮不上忙。

    我让他包装一个产品,他在给绳子打结时犯了难。

    我又给他一台电脑,让他打一行字,他在5分钟里打不出一首《静夜思》。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他结过婚又离婚了,离婚原因没问。

    不过在结束谈话前,他要我给他介绍对象。

    那时候我明白了,人人都渴望爱情,脑瘫患者也是如此。

    我去过好几次特教学院招聘,即使在残疾群体里,脑瘫患者也是最弱势的存在,他们常常因为肢体怪异,吐字不清,而没有勇气前来应聘工作。

    很多助残公司,宁可要肢残、听障残疾人,也不会招聘他们。

    这个群体的处境可想而知。

    这个群体极少数能够被人关注到,比如脑瘫诗人余秀华以及说脱口秀的小佳。

    但他俩是拥有写作天赋和脱口秀天赋才被大家注意到,大多数人还是生活过幽暗的角落里。

    02、

    带着亲身经历,再看《小小的我》,客观来说,我确实感觉很真实。

    片中的人物,我在身边都能找到原型。

    片中的故事,我也都见证过。

    首先是易烊千玺。

    他扮演的脑瘫患者刘春和一出场,我一下子恍惚了,立刻想到了我在特教学院见过的一个男生。

    那个男生站在远处,身子歪歪斜斜,一直犹豫要不要过来应聘。

    我看着他想要鼓励他,但目光交流一瞬间,他立刻被刺痛一般闪躲过去,装作不经意地走开了。

    后来人群多的时候,他才凑上来,丢下一份简历立刻消失了。

    至今我还存着那份简历。

    刘春和的外形、走路的姿势,甚至说话的表情,和那个男生一模一样。

    除了开场的亮相外,易烊千玺在很多细节上抓得也很准。

    刘春和说话时,青筋暴起,鼻子旁边的肌肉不停抽搐。

    刘春和吃饭时艰难吞咽,被噎到后的痛苦反应。

    刘春和说话时的吐字,和小佳说脱口秀的节奏、气口儿很像。

    最重要的是,这个群体自尊心极强,身上带着一种“证明自己”的执念,易烊千玺把这种倔强的气质也演出来了。

    易烊千玺塑造这个角色时是下了苦功夫的,不仅不怕扮丑,更是抓住了神韵。

    像,真的太像了!

    然后是剧情。

    影片事无巨细地讲述了刘春和在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困难。

    刘春和去应聘咖啡店,老板要求他走几步,他艰难行走,还表演了一段报菜名,看哭了很多人。

    在真实招聘中,我也要求过面试者走两步。

    他们大多数人都会有“用力过猛”的表现,因为太想证明自己了。

    刘春和用自己的努力感动了老板,拿到了咖啡店的offer。

    这并不是童话故事,我在招聘时也曾被一个残疾孤儿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,她最后也顺利入职。

    现实生活固然残酷,但不乏这样的动人故事。

    还有刘春和最后被师范大学录取。

    他在现实中绝对是残疾人中的佼佼者。

    多数残疾学生要么早早辍学,要么只能去特殊教育学院,极少数有进入普通大学的机会。

    看的过程中,我的记忆翻涌,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。

    导演一定做过大量的功课,真正参与过助残工作的,才能写出和拍出具备这样真实感的好作品。

    最后就是家庭戏份。

    姥姥对刘春和无私的关爱,雅雅带给刘春和爱情的幻想,母亲瞒着他生下妹妹,刘春和哭着质问母亲。

    这些片段是最戳人心的,也是真实生活中带给我最多感动和唏嘘的段落。

    03、

    导演杨荔钠一直是个敢说真话的导演。

    她的“病态三部曲”中,除了温情外,从不缺少露骨而尖锐的表达。

    比如《春潮》里,郝蕾饰演的女主角在相亲时,给相亲对象发送下流短信。

    比如《妈妈!》里,母女最后选择用走进大海的方式拥抱死亡。

    这部《小小的我》中,除了真实呈现外,不乏这样带着毛刺儿的话题触及。

    比如对于助残这个事业的质疑。

    片中有人嘀咕道,咖啡店老板招聘刘春和不就是为了抵税吗?

    这样的质疑在现实中经常看到。

    有人说助残公司,根本不用赚钱,拿着政府补贴就可以活得很滋润。

    殊不知,那位公司的老板仅仅一年就自己亏了200万。

    有人说我们招聘残疾人,不过是因为残疾人工资低,压榨残疾人。

    殊不知,这些“被压榨”的残疾人父母,千里迢迢赶过来只为当面和我们说一句感谢。

    助残者尽心尽力,残疾人感激涕零,只有旁观者,挥舞着大棒,敲击着键盘,说你们在消费残疾人。

    这就是当下无奈的现实。

    包括这部电影本身,明明在帮助残疾人,但在网上很多人看来,是导演居高临下消费残疾人,让人无语。

    再比如,在表现刘春和的个性时,导演没有一味展现他的真善美,而是展现了他狡猾、叛逆、甚至阴暗的一面。

   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表达。

    大家很喜欢贴标签,只要是残疾人,贴上一个“身残志坚”的标签,就可以定义一个群体。

    殊不知,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多样性。

    片中的刘春和,会把自己锁在行李箱里逃避世界,会在爱情失意后自寻短见。

    我身边的残疾朋友也具备这样的多样性。

    有人没有安全感,害怕男友跑了,上厕所都会跟在男友身后。

    有的人因为失恋,拿着菜刀以死相逼对方不要分手。

    有残疾人会歧视残疾人,觉得“后天残疾的比先天残疾的优秀”。

    有残疾人会在离职时删光电脑资料,甚至去举报、报复公司。

    这个群体,好的有坏的也有,和普通人没区别。

    刘春和也多次强调,“我只是个20岁的普通人。”

    可惜的是,普通人对残疾群体,常常是“叶公好龙”。

    把他们当做温室里的乖宝宝爱护,一旦发现他们超出了“身残志坚”的范畴,立刻翻脸。

    比如脑瘫诗人余秀华,就因为追求爱情,被很多人嘲讽为疯批女人。

    比如脱口秀舞台上的小佳,他一直强调自己想要大家看到他“坏”的一面。

    今年在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》中,他仅仅是讲述了自己的相亲经历,表达了自己想找个健全人女友的想法。

    网友立刻炸开锅了。

    “小佳终于原形毕露了”、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”、“恶俗的普信男”这样的攻击言论就出来了。

    这部《小小的我》也有类似遭遇。

    一旦表现出一点脑瘫患者的不好的东西,就被贴上“歧视残疾人”的标签。

    小佳都上了中央六台,夸赞这部电影拍得好,但网友不干,说你歧视你就是歧视。

    04、

    《小小的我》最大胆的表达,是讲到了残疾人的性需求。

    强如国外电影,在这方面也是讳莫如深。

    2011年的电影《触不可及》中,仆人照顾瘫痪的富翁,是用一个开玩笑的口吻来谈及这个问题。

    但《小小的我》则选择了正面强攻,直接给观众展示刘春和的性幻想,还安排了一场梦遗的搞笑戏份。

    甚至让雅雅当面问他,你还能立起来吗?

    刘春和代替所有脑瘫患者回答,我是个一切正常的20岁成年男性。

    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笔,却是压在残疾群体心中的一座大山。

    曾经一个聋哑女孩问我,她男友背着他偷看成人类别电影,正常吗?

    我笑了笑,那一刻我意识到,性话题在中国普通人中尚且是个敏感话题。

    那么在残疾群体中,更是一个可能一辈子无法解锁的命题。

    在很多助残机构里,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,很多残疾人无处发泄欲望,甚至发展出了一些扭曲的行为方式。

    《小小的我》迈出这小小的一步,却是助残路上的一大步。

    我更欣赏的是,导演对于主角爱情戏份的处理。

    没有拍成虚幻的偶像剧,刘春和对爱情渴望,也遇到了自己的白月光。

    但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幻想,他写成了苦涩的诗歌,并且在尝试牵手失败后,陷入到无尽的深渊之中。

    经历了寻死觅活后,他和雅雅在机场重逢,是真实还是幻想?刘春和没再上前戳破这个泡沫,让一切美好未完待续。

    这个表达,浪漫又写实。

    05、

    当然,《小小的我》绝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,它的毛病也很多。

    比如父亲角色的缺失,蒋勤勤饰演的母亲很拧巴,林晓杰饰演的婆婆又太脸谱化,除了主角外,其他角色不够立体。

    比如作为一部励志影片,没有太多惊喜。

    一定会出现的善良女孩儿,一定会出现的温暖家人,一定会出现的泪点,还有happy ending,几乎是套着模版拍出来的。

    哪怕把“脑瘫”换成“抑郁症患者”,也能这么拍。

    比如影片是典型的人保戏。

    全片几乎是易烊千玺一个人的演技大赏,到了后期剧情太散,全靠易烊千玺的表演撑着,才没有崩。

    比如影片固然触及了很多新鲜话题,全职女儿,残疾人恋爱,原生家庭,生二胎要不要通知老大。

    可惜大多是浅尝辄止,没有深入。

    但这些缺点不能掩盖它的闪光点。

    《小小的我》整体是一部豆瓣8分的片子,冲着它的真实和勇敢,我私心给它五星好评。
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《误杀3》上映五天票房破4亿 暂列元旦档票房冠军
    下一篇
    梅尔・吉布森执导惊悚动作片《插翅难飞》曝正式预告 马克·沃尔伯格“秃头”造型亮相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