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观看记录
    • 关注公众号观影不迷路

    资讯 为何猎鹰接盾,却难以扛起《美国队长4》的大旗?
    首页 资讯 电影资讯 为何猎鹰接盾,却难以扛起《美国队长4》的大旗?

    为何猎鹰接盾,却难以扛起《美国队长4》的大旗?

    《复仇者联盟4:终局之战》后,漫威电影宇宙进入后“复联”时代,但《雷神4:爱与雷霆》《蚁人与黄蜂女:量子狂潮》《惊奇队长2》《蜘蛛夫人:超感觉醒》接连口碑扑街,《美国队长4》的定档让许多漫威粉丝重燃期待,但却迎来了豆瓣开分5.3的惨淡开场,新任美队山姆·威尔逊为何难以扛起《美国队长》的大旗?



    本期《今日影评》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金宇轩拆解,为何猎鹰接盾却砸了漫威的场子?



    类型化叙事反噬:"漫威公式"沦为创作枷锁


    当漫威用15年构建的超级英雄帝国遭遇前所未有的口碑危机,《美国队长4》的豆瓣5.3分的观众评分,更为这个曾经的现象级IP敲响了警钟。



    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系列续作,在继承与创新的双重命题下,暴露出好莱坞工业化生产的深层困境。


    电影《美国队长4》中,我们没有看到属于“超英”的燃点,看到是漫威在创作力上的严重衰退:红浩克暴走白宫的视觉奇观,仍旧是"反派失控+英雄救世"的陈旧模板;新任美队的身份焦虑,也沦为口号式的人物弧光。


    金宇轩指出:"影片严格遵循《救猫咪》编剧法则的后果就是每个情节转折都似曾相识。"



    《美国队长4》口碑崩坏,折射出专业评价与观众体验的双重失落,相较于前作《美国队长2》《美国队长3》的高分,新作的评分滑坡也印证了类型片创新的必要性,当DC以《新蝙蝠侠》重构黑色电影美学时,漫威仍在安全区重复着过时的叙事程式。



    英雄传承的叙事困境:平凡性≠感染力


    《美国队长4》中让猎鹰接盾的本意是延续美队精神中"凡人亦可为英雄"的普世价值;然而在执行层面,创作者的保守与割裂暴露无遗,山姆·威尔逊既未获得如《黑豹》般完整的成长叙事,也缺乏托尼·斯塔克式的性格魅力。


    很多观众对猎鹰这个角色并不太了解,甚至在《美国队长3》当中被观众戏称为“人形无人机驾驶员”,只是一个平凡退伍军人,没有超能力。



    金宇轩表示:"用退伍军人的现实底色嫁接超级英雄叙事,本可探讨后英雄时代的价值重建,但影片止步于口号式的自我说服。"


    这种断裂在关键场景中尤为明显:当新任美队以话疗平息红浩克暴走时,观众记忆中的美队精神已从"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"的震撼,降维成心灵鸡汤式的苍白宣言。



    相关数据显示,《美国队长4》北美首周末票房为8850万美元,但远低于前作《美国队长3》的1.791亿美元开画成绩‌,市场反馈也印证了角色塑造的失败。


    超英神话褪色:技术疲态与叙事危机


    漫威视效团队此次在《美国队长4》中交出的答卷,暴露出工业化生产导致的审美疲劳。白宫崩塌的数字化场景,在《2012》《独立日》等灾难片谱系中已重复二十余年。


    反观国产电影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将传统水墨与3D建模融合,《封神三部曲》重构上古美学的视觉体系,都在证明依托文化底蕴的技术革新可能。



    当技术革新陷入瓶颈,叙事层面的结构性危机更为致命,漫威"彩蛋驱动创作"的模式正在反噬叙事本体。


    红浩克变身成为全片唯一记忆点,美队盾牌沦为情怀符号,超英电影已从造梦艺术沦为IP周边宣传片。这种本末倒置的创作逻辑,恰是漫威超英电影接连失利的核心症结。



    值得玩味的是,在漫威陷入困境之际,DC通过《小丑》系列实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,索尼凭借《蜘蛛侠》动画开辟平行宇宙叙事,他们都证明超英类型仍具进化潜力,但《美国队长4》的溃败,既是漫威阶段性创作危机的集中爆发,也为整个超英类型片敲响警钟。


    当观众开始厌倦拯救世界的标准化流程,电影人们需要重新思考:后复联时代,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超级英雄?因为英雄存在的意义,从来不是重复神话,而是照亮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困境。

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中国大陆首位!霍猛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
    下一篇
    惊悚遇上喜剧!主创解析《诡才之道》的创作之道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